找到相关内容254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(下)

    --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            邓子美   法音论坛《法音》1998年第7期(总第167期)第16页   三、赵朴初对“人间佛教”理论的解释及其...;(《伊斯兰教、民主与西方》)人间佛教是20世纪中国佛教最可宝贵的智慧结晶。她的内容极其丰富,尤其表现在太虚、印顺等身的著作中,表现在赵朴初众多的论述里。尽管国际上目前对此知之不多,但其中提出的许多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1939596.html
  • 佛教美学: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

    缘起,这是事物“依他起性”,因此事物具有“生无性”;对“依他起”的现象界周遍思度,妄加分别,现象显为实有,这是事物的“遍计所执性”,此有属妄有,又具有“相无性”;以无上佛教智慧,排除客观实有观念,体认...,这时,无空无色,亦空亦色,非真非俗,亦真亦俗,由此观照山水,“山”非山而山,“水”非水而水。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。  我以为,以此作为佛教美学的入门钥匙,借以说明佛教美学的特点,是再合适不过的。 ...

    美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640704.html
  • 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

    智慧的统一   在具体的道德生活过程中,佛教强调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的统一性。不但知道如何修行,还要知道为何如此修行,以道德认识指导实践,以道德实践亲证认识,这种统一常表述为止观双修、定慧等一,等等。   止和观,止是对以特殊方法达到的寂静状态之过程和结果的描述,观则是以佛教智慧观照一个特定的对象。“所言止者,谓止一切境界相,随顺奢摩他观义故。所言观者,谓分别因缘生灭相,随顺毗钵舍那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4641418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与华严宗缘起思想之比较

    故?本觉义者,对始觉义说。以始觉者,即同本觉。始觉义者,依本觉故而有不觉,依不觉故说有始觉。又以觉心源故,名究竟觉。不觉心源故,非究竟觉。  所谓“觉”者,即是“本觉”,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教智慧和...途径。  【关键词】真如缘起,法界缘起,本觉,性起  《大乘起信论》自出现以来,一直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入门论著。华严宗人历来推崇《起信论》并勤加研习,华严宗二祖智俨作有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一卷(已佚)和《...

    习细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3841694.html
  • 禅、禅学与禅

    摩地”等,《俱舍论》卷四将它定义为“心一境性”,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。因此,“定”的含义比较宽泛,一切息虑凝心之法都可称之为定。佛教认为,由定可以发慧,即通过修定可以获得正确观悟宇宙人生本质的智慧。在这个意义上,“定”也被译为“止”,“慧”则可译为“观”。由于依“止”而有观,真观必寂然,故佛教中常常“止观”并举,意与“定慧”相近,谓依“智慧”“摄心入定”,又依“定”而观悟佛教真理。由于禅的正审思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2443458.html
  • 认识寺院教育

    我说佛是教师,学佛跟信教没有冲突。你们跟神上帝是父子关系拜释迦牟尼佛作老师,是师生关系,这有什么冲突?就象学生一样,在家有父母,在学校有老师,合情合理。释迦牟尼佛是最有智慧的人,佛教是最好的...任何宗教徒都应当接受,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要肯定佛教是教育,宗教界限就化解了,任何宗教对佛教都会另眼相看。我们希望宗教之间能够消除隔阂,团结合作,让民族与民族之间,国家与国家之间,信仰与信仰之间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844541.html
  • 认识寺院教育 (净空法师)

    就像学生一样,在家有父母,在学校有老师,合情合理。释迦牟尼佛是最有智慧的人,佛教是最好的教育,如果不肯接受,纵然是上帝的好儿女,他也会摇头,“孩子是很好,可惜没有受过教育”,这多难为情!如果你们是...好像老师给学生讲:“不要你的父母,来跟我学吧”。世间哪有这种老师?佛法是师道,是智慧的教育,任何宗教徒都应当接受,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要肯定佛教是教育,宗教界限就化解了,任何宗教对佛教都会另眼相看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2751319.html
  • 般若智慧与禅道治疗学

    寄文化交融和合、创造重建之微意!  一  在东方智慧的各种表现形式中,佛教智慧有着特别引人注目的地位。佛教的一切修行,一切训练,最终目的都在追求智慧,无论是增上三学(戒、定、慧),抑或是六波罗密,都以慧学为最重要,以智慧为依归。至于众生的悟道解脱,也是通过消除种种主观蔽障,由观空而证真实最高智慧来成就的。因此,也可说佛教的人生方向就在于追求智慧,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契入最真实、最圆融的存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4952722.html
  • 论晚明禅学中兴(续)

    多大的理论建树,但从禅宗修证工夫论上更深入地探究其可信性与可行性的理据,重新审视禅宗修证的工夫规范,表达了佛教生死关切的宗教情怀。从生死关切的同体大悲中,诠述生命超越的佛教智慧;于整治“...二、文字禅之再唱   在中国禅思想史上,所谓文字禅,并非指一种禅学宗派或流派,而是佛教用以指涉禅道修证的方法或形式,即藉文字言述而明心见性、证达禅境的途径。文字禅始行于宋代。作为对祖师禅法&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1755585.html
  • 潘宗光教授谈佛教与科学

   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,佛教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原来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出席书展,在这里为他的两部佛学著作《佛教与人生》和《心经与生活智慧》举行签名售书-- 潘教授将所售书款,悉数捐赠与弘扬佛教及慈善之用,...佛陀就已认识到一小钵的水里有无数的微生物,由此可见,无论宏观或微观的层面,佛陀的智慧,都是不可思议的。   觉:爱因斯坦曾经说:「空间、时间和物质,是人类认识的错觉。」这和佛教的般若学说:「色不异空...

    觉真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3257185.html